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孙氏文化

抗日情殷 立马中条——孙蔚如将军

日期:2021-07-01 14:32:02 访问量:1177 类型:孙氏文化

    “立马中条,长风起,渊渊伐鼓。”

    “力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。”

    这是孙蔚如将军在抗日战争艰苦年代所作的《满江红》中的两句。事隔半个多世纪,将军不畏强寇,镇定自若的英武气概,犹历历在目。当时,他任民革命军四集团军总司令,司令部驻黄河“中流砥柱”北岸,指挥三十八军、四十七军、九十六军保卫中条山。在近三年的时间中,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,以死伤官兵两万余人的牺牲,终于粉碎日寇攻占山西中条山,进击豫西、关中的企图,真正起到了“中流砥柱”的作用。

    孙蔚如将军,陕西省西安市灞桥人,1896年1月31日出生于灞桥豁口村耕读传家的诗书门,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。青年时期他披览新书,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,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, 1917年他投笔从戎,加入于右任创建的陕西靖军。1922年,转入杨虎城军三路支队工作,从此,他与杨虎城将军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,成为杨虎城将军亲密的战友和得力的助手,并在杨虎城将军被迫离开所部后统帅陕军。

    1923年,该部参加民军。1926年协助杨虎城,坚守西安城池八个月,陕西军民以巨大的牺牲有力地策应了南方的北伐战争。1930年该部编为十七路军,回师关中,孙蔚如任十七师师长。1931年,孙蔚如将军受任甘肃宣慰使,率部消灭了盘踞甘肃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残部,平定了震动的西北危机。1933年,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时,不愿打内战的孙蔚如将军同红军签订了“互不侵犯协定”,并为补给红军建立了有名的川陕红色交通线。1936年中央红军驻陕北时,他托中共陕西临时省委负责人孙作宾致意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,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战线主张。毛主席在回信中谈到:“知先生抗日情殷,愿赋仇,甚感甚佩……今则西北大局益急,舍联合抗日无以自救救。尤以贵部移防肤洛,双方益加接近,团结致,更所必须……”。孙蔚如将军与毛主席的这次对话,为此后发生的“双十二事变”的和平解决及共合作、致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定的基础。

    1936年,张学良、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。在事变期间,孙蔚如将军担任军事顾问团召集人、西安戒严司令、抗日援绥军团军团长等职。孙将军以他在西北军中军事政治的重要地位,对事变的发生和发展,以致事变后协调各方关系,巩固西安事变成果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    西安事变以后,杨虎城被迫出,孙蔚如成为杨部的统帅人物,集三十八军军长与陕西省政府主席于身。他以省主席身份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动员和唤起民众抗日。他说:“我们以积弱之而与强暴之日本抗战,欲求寸土不失,每战必胜,是不可能的事。须知我们的战略是消耗战、持久战。我们的目的是后的胜利。”“后的胜利必属于我。”

  七七事变发生后,他即派段象武副军长率赵寿山师、许权中旅和教导团开赴抗日前线,参加了保定、娘子关、忻口诸战役,以重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寇。当日军逼近黄河时,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失措,拟弃城而去,搞得人心惶惶。孙蔚如及时在西安各界集会上以《西北防与抗战》为题发表讲话,引证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史实,力主坚守黄河、阻敌西犯。并表示自己决不生离西安。他主持的省政府发出了“守土抗战”的通令。社会各界渐趋稳定。1938年7月,他辞去省政府主席之职,以31军团军团长之职,亲率赵寿山之三十八军、李兴中之九十六军东渡黄河,对日作战。同年11月,孙部改编为四集团军,孙蔚如为总司令。他运筹帷幄,指挥若定,坚守晋中南线,并策应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,挫败了日军渡河西进的企图,使三秦大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免受日寇铁蹄践踏。

  1940年冬,孙部移防中原,守卫河防,牵制日军南下,直至1944年6月。在收复郑州和豫西会战中屡建战功。凡孙部所到之处,军纪严明,体恤民情,尽管“杂P军”军需供给有限,所部亦能节衣缩食,赈济灾民。得到山西、河南民众的大力支持,使孙蔚如将军 “兵附于民”的思想发挥到了致。

  抗战胜利之际,时任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孙蔚如,强忍着丧母之痛,以二上将职衔,任武汉战区受降长官。他意选取了9月18日这个日子,接受了日军冈部直三郎大将的投降。

  解放战争开始后,十七路军的主要将赵寿山、李兴中、孔从洲、刘威诚等,先后率部回归人民的大家庭。孙蔚如还意派人到湖南,指示自己的警卫团(已升编为二三二师)随长沙起义立下战功。他辗转杭州、上海,毅然拒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威逼,和我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,在周总理、陈毅元帅的关怀下,由上海赴北京,参加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,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家宴招待。

  毛主席和党中央曾给予这支队伍很高评价:“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,是我党统战线工作的个典范。”“三十八军及其前身十七路军,以其不断进步的表现和巨大牺牲,在现代中革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形象。”这是中共产党对十七路军的历史结论,也是对继杨虎城之后的统帅孙蔚如将军的高赞许。

  建以后,孙蔚如积参加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,曾担任民革陕西省主任委员、陕西省副省长、省政协副主席、防委员会委员、政协委员等职,兢兢业业,光明磊落,鞠躬尽瘁。党中央和毛主席、周总理等导人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亲切的关怀和照顾。他更加热爱和坚信中共产党,热爱社会主义祖。即使在患病的晚年,他也念念不忘祖的统大业,坚持向台湾和海外的亲朋故友宣传党的对台政策,为党的统战线工作做出了积的贡献。

      孙蔚如将军生追求进步,顺应历史潮流,他不仅是陕军抗日的统帅,也是与中共产党始终真诚合作的著名民主人士。终身以“仁”、“和”、博爱和“和而不同”的思想为处世原则。他爱爱民,视民如父母兄弟姐妹,生所经历处都留下了开办学校,修桥铺路,助民农桑,赈灾济民,移风易俗等事迹,他是我们三秦儿女的优秀代表,是灞桥人民的骄傲,是青年人学习的楷模。我们纪念他、宣传他、学习他,就是要将他追求进步、爱爱民、忠诚团结的优良品质与可贵精神发扬光大,以期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统、民族振兴的大业共同奋斗。(孙存京供稿)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