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孙氏文化

三英雄家

日期:2021-07-01 14:31:36 访问量:1066 类型:孙氏文化

     三时期是个风云际会,群雄逐鹿,英雄辈出的时代,不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大显身手,叱咤风云,如雄才大略的曹操,坚忍不拔的刘备,英武潇洒的周瑜,鞠躬尽瘁的诸葛亮,他们如串串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整个天空,但要说三英雄家,那就非吴大帝莫属。

      吴帝孙权,吴郡富春人(今富阳),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(公元182年),少敏而好学,年仅15岁,即为江苏阳羡长,郡察孝廉,州举茂才,行奉义校尉,随哥哥孙策转战江东。18岁即继兄孙策占据江东六郡。

  招延俊秀选贤任能

    “孙郎矫矫人中龙,顾盼叱咤饶英风。”这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在《赤壁图》中歌颂吴大帝孙权的诗句,他称吴大帝为人中之龙,说明吴大帝确实有不同于,高于其他英雄的地方。我觉得吴大帝为突出的是选贤任能,善于用人。

      与之间的竞争,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。自古至今没有位政治家不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。三时期,实事求是讲,曹操、刘备都礼贤下士,善于用人,但曹操过于奸诈,刘备过于虚伪,只有孙权用人,才真心实意,自古少有。

      先,孙权用人以情感人,以诚待人。他师礼张昭,称张昭为“仲父”;兄事周瑜,把周瑜作为“长兄”。他爱部下就像爱家人,吕蒙病重,他把吕蒙接到内宫住下,亲自为吕蒙聘请名医,想方设法为他治疗。吕蒙病重他长吁短叹,夜不能寐,吕蒙病情稍有好转,他喜形于色。像这样爱护部下,曹操、刘备做得到吗?

      其次,孙权用人不疑。夷陵之战初期,刘备兵力强大,有人散布流言蜚语,说诸葛瑾要投降刘备了,孙权对诸葛瑾却深信不疑:“子瑜之不负孤,犹孤之不负子瑜也。”后来事实证明孙权是正确的,诸葛瑾确实对孙权忠贞不二。拜陆逊为大都督后,还赐以尚方宝剑,授权“京城之内我作主,京城之外的指挥大权部交给你。”简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他,不少文臣武将都担心陆睑是不是有能力挑起这副重担,是不交给他的权力太大了,而孙权不为所动,结果陆逊火烧连营,取得夷陵大捷。

      三,孙权用人惟才是举,不讲年龄,不讲资历,只要真正有才干,就大胆启用。周瑜任大都督34岁,吕蒙任大都督3 8岁,鲁肃任大都督40岁,陆逊任大都督41岁,他们个个年轻有为,都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。

      四,孙权用人不讲出身,不求责备,不拘格。鲁肃,出身凡品,张昭等老臣都看不起他,孙权认为他很有才能,就重用他,继周瑜后任吴军统帅,结成了孙刘联盟。甘宁,江湖游侠类的人物,起初投癖江夏黄祖,不被重视,孙权以礼相待,委以重任,后来成为东吴名将,屡建奇功。陆逊文官出身;吕蒙行伍出身;步骘、阚泽都是农民出身,他们都门不显,身份不高,但才能出众,孙权都予以重用。甚至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,孙权都量才录用,如刘基,仇人之子;凌统,使气杀人;胡综,嗜酒如命,孙权用其点,各尽其能。

      正因为如此,孙权手下人才济济,组成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。就连他的敌人曹丕也不得不说:“彼有人吗,未可图也。”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地说:“彼贤才多,将相缉穆,不可朝得。”尽管魏、蜀虎视眈眈,东吴即始终岿然不动。

以人为本  发展经济

      东汉末年,江南大部分地区还是蛮荒之地,生产技术大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状态,加上连年战乱,兵燹不断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民富则强,以人为本,发展经济,可以说是东吴的基本策。      

     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,就不会有经济发展。所以孙权步做的工作是平定山越,建立稳固的政权,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个较为安定的政局面,人民得以休养生息。中原人民长期受北方部族的侵扰,纷纷举家南迁,为江南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,促进了江南经济的繁荣。

    “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”民无粮则不稳,军无粮则无法作战。农业是民经济的基础,孙权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为此,颁布了系列诏令,开仓赈灾救贫,奖励农耕,宽赋减役,严禁地方官吏在农桑时以役事扰民。黄武五年春,孙权下诏:“军兴曰久,民离农畔,父子夫妇,不能相恤,孤甚愍之。今北虏缩窜,方外无事,其下州郡,有以宽息。”嘉禾三年春正月,孙权发布诏书:“兵久不辍,民困于役,岁或不登。其宽诸逋,勿复督课。”赤乌三年正月,孙权又下诏:“盖君非民不立,民非谷不生。顷者以来,民多征役,岁又水旱,年谷有损,而吏或不良,侵夺民时,以致饥困。自今以来,督军郡守,其谨察非法,当农桑时,以役事扰民者,举正以闻。冬十月,民间闹饥荒,孙权又下诏开仓赈贫穷。直至临死前五个月,即太元元年十二月,孙权还诏省徭役,减征赋,除民所患苦。

      孙权父子还亲自受田,带头垦荒种植,把自己平时用拉车的八头牛用来耕犁,并亲自下地扶犁,他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地鼓舞了东吴军民的生产积性。

      土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,为了增加耕地面积,孙权积推行军屯、民屯,并设典农校尉、屯田都尉等职司其事。大规模屯田垦荒,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,耕地面积大大增加。仅安徽皖城就有兵屯数千家,在毗陵有民屯数万人。

     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孙权十分重视兴修水利。他发动军民围湖筑堤,开渠灌溉,防止旱涝灾害。例如:黄龙二年(230年)筑东兴堤,以遏巢湖;赤乌八年,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,灌溉农田。赤乌十三年(250年),作邑涂塘。这些塘堤的修筑,河渠的开挖,既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涝,又有利于军事防御和作战,其作用是巨大的。

      同时,孙权还积推广牛耕,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生产技术,废止火耕水耨的落后生产方式。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,农民精耕细作,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,亩田可产稻米三斛,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产量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江南经济得到空前发展,出现了粮食充足,社会安定,物阜民康的繁荣景象。

      孙吴重视手工业的发展,认为“夫不耕,有受其饥;妇不织,有受其寒。在政府倡导下,江南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,民间普遍种麻栽葛,植桑养蚕。麻布葛布的产量很大,有的还远销海外。

      丝织业也发展很快,“年培八辈之蚕,都能作茧抽丝”,有“丝、绵、布、帛之饶,覆衣天下”之说。三吴出产的“八蚕之绵”质量很好,成为御丝的取给之处。为了提高建业的织绵建技术,永安六年(公元263年),吴还从各地征调三千能工巧匠,作为“手工”到建业服役。

      东吴的铜铁采冶技术也有长足进步,产铁之郡都设有冶令或丞,管理采冶。别是以铜为原料的铜镜生产,深受魏、蜀士大夫及民众的喜爱,部分还飘洋过海远销外。

      青瓷也在这里在汉代釉陶的基础上走向成熟。在制瓷方法上,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,还采用拍、印、镂、雕、堆和模制技术。当时越窑精美瓷器经水运可直达建业。

      此外,在孙权统治时期,东吴的煮盐、酿酒、制造业等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。由于东吴物产丰富,经济发达,魏的使臣和商人常到建业用马匹换布匹、珠宝、香料等货物;蜀的使臣和商人利用蜀绵来交换陶瓷和铜镜等货物,建业的商业也日益得到繁荣。

      由于社会安定,人口增加,经济发展,商业繁荣,江南大批中小城市应运而生。不仅次定都建业(今南京市),建石头城,使南京成为六朝故都,成为江南的经济、文化中心。而且吴郡(今苏州)、武昌(今鄂州)、夏口(今汉口)、京口(今丹徒)、寿春(今安徽寿春县)、襄阳(襄樊市)、会稽(今绍兴)、侯官(今福州)、番禹(今广州)等城市相继崛起,使江南经济迅速超过中原地区和号称天府之的成都平原,成为中经济发达的地方。

      由此,我们可以说,孙权是中长江文化的积推行者,是江南富庶之地的拓荒者与奠基人,是中历史上对江南贡献的人。孙权的经济建设成就,曹操和刘备是无法企及的。

发展海运开拓台湾

      孙权是我历史上位重视航海,向海外开拓的帝。根据江南河网纵横交错,湖泊众多,东南濒临大海的点,孙权很重视造船业的发展,当时东吴大的造船基地设在建安郡侯官,在这里还设了典船都尉,督造各种船只。此外,武昌和会稽的造船业都很兴旺,武昌曾经制造可容纳三千士兵的战船;会稽曾制造出海大船。据《南州异物志》记载,东吴的海船“大者二十余丈,其高去水三、二丈,望之如阁道,载厂夭、七百人,货万斛。”用四帆或七帆,帆可随风势调整,可逆风而行。这种船只,当时在世界也是大先进的。正是由于东吴造船业的发展,孙权才有条件向海外开拓。

      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,孙权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,浮海求夷洲及直州。”夷洲,即今日之台湾省;直洲,即今日之菲律宾吕宋岛,掀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页。当时孙权总兵力不过十万,竟抽调甲士万人出海远航,去探寻台湾岛,其魄力,其决心是很大的。到台湾后,由于士兵水土不服,疫病流行,不得不带着数千夷洲人返回东吴,前后历时年多时间。这次远航,次以朝廷的名义打开了大陆与台湾的通道,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、文化交流,大陆先进的生产工具传入台湾,加快了台湾岛高山族先民从石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步伐。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沿海人民对台湾的了解,有助于以后进步渡海去台湾开发,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。

      嘉禾元年(公元232年),嘉禾二年、赤乌二年(公元239年),孙权三次遣使经略辽东,每次都是乘大船,经东海、黄海到辽东。这种大规模海上远航征战活动,在我历史上为前所未有,也只有吴大帝,才能出此大手笔。

      赤乌五年(公元242年)七月,孙权“遣将军聂友,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、儋耳。”珠崖、儋耳在今之海南岛。西汉时已属汉朝政府管辖,东汉末脱离中央政府,孙权征讨后仍纳入东吴版图,复置珠崖、儋耳两郡。后反叛,孙权又派三万大军渡海征讨,使海南岛重归吴管辖。

      交趾(今越南北部)秦时已归属,汉武帝时设刺史,东汉末改为交州,后因中原大乱,中原政府无暇顾及而脱离,孙权于建安二十五年收回,后又把交州治所迁到番禹(今广州市)。

      此外,孙权还遣朱应、康泰等出使南海,朱应等到达“西南大海洲”的许多家与岛屿,扩大了大陆与南洋诸的政治和文化影响。回后,朱应就所见所闻写了《扶南异物志》;康泰写了《外传》,介绍海外地理人文知识,使人耳目新。

      同时,孙权为了巩固对交州的统治,派人与扶南(今柬埔寨)、林邑(今越南南部)诸建立友好关系。赤乌六年(243年),扶南王范旃遣使来吴,送来乐人及产;林邑、明堂也相继遣使来吴,孙权都以礼相待。此外,与印度也建有联系。还派商船远航大秦(古罗马帝),大秦也派使者到建业拜见孙权,揭开了欧亚两洲经济、文化交流的序幕。因此,我们也可以说,孙权是中历史海洋开拓人,是开创海洋文化人,其意义超过汉武帝开通西域。

谦虚节约不断进取

      有不少学者认为孙权年轻时“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勾践之奇,英人之杰。"其晚年则喜怒无常,刚愎自用,不思进取,本人不敢苟同。孙权晚年固然有听信馋言,杀害无辜,废嫡立庶等问题,但也有谦虚谨慎,严于自律;反腐倡廉,生活俭朴;不断进取,与时俱进等高尚品德。

      1、谦虚谨慎,严于自律。嘉禾二年(233年),孙权五十二岁,因公孙渊脱离魏,自称是吴的藩,准备派张弥、许晏去辽东,封公孙渊为燕王。张昭等大臣认为公孙渊不可靠,对他封赏太重,竭力劝阻,孙权不听,并与张昭引起剧烈争论,甚至想拔刀杀人。后来,公孙渊果然杀了张弥等人,孙权深深地自责。多次到张昭家登门谢罪。

      孙权晚年偏信奸臣吕壹,而吕壹性格苛刻残忍,用刑严酷狠毒。太子孙登多次劝孙权不要重用此人,孙权不听,朝中大臣从此无人敢提此事。后来吕壹的罪恶暴露,被依法处死。孙权引咎自责,并派中书郎袁礼向诸位大臣致歉,并下诏说,只有圣人才不犯错误,希望诸位大臣直言进谏,无所保留。纠正我的过失,弥补我的不足,这也是我对你们的希望。各项政务,凡有应当改进之处,我很愿意听到你们的不同意见,希望你们指出我考虑不周的地方。

      陆逊晚年因劝谏孙权立太子不能废嫡立庶,受到孙权责怪和羞辱,悲愤失望而死,孙权对其子陆抗表示悔过自责。

      凡此种种说明,孙权晚年并非味忠言逆耳,意孤行,也能谦虚谨慎,反躬自责,不失代英主的风范。

      2、反腐倡廉,生活俭朴。孙权虽然贵为天子,拥有四海,但生崇尚俭朴,服饰不尚华丽,宫中无高台,宫内器物不用雕饰。卑宫菲食,以丰功臣之赏,披怀虚己,以纳谟士之算。故富民安,偷盗不作。

      定都建业后,在建业城建造太初宫,为节约费用,孙权下令用武昌旧宫废料。诸臣奏说:“武昌宫已二十八年了,材料腐朽,恐不能用,宜用新材料。”孙权说:“大禹以卑宫为美,今军事未已,人民负担很重,若部都用新材料,又要妨碍农桑,拆迁武昌宫材料完可用。”作为君主,建造宫殿竟采用旧宫废料,这在当年也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     嘉和四年(235年)秋七月,魏使以马求换珠玑、翡翠、玳瑁等珠宝,当时孙权部下有的大臣以为不可,但孙权认为这些珠宝我们都不用,今天把它拿来换马,又何乐而不为的呢?换来马匹,孙权用来加强军队的骑兵建设。同时,孙权对自己的妃妾子女也严格要求,限止他们过度奢华富足。赤乌五年(242年),百官奏请册立后和四个王子。孙权认为不可以,并为此发布诏书:“如今天下尚未平定,百姓疲惫劳顿,而且些有功的人还未被录用,饥寒的人尚未得到抚恤,我如果随便地割划土地,令自己的子弟得到富足,提高爵位以宠幸自己的妃妾,那是很不可取的。”为减轻百姓负担,同年四月,孙权下诏禁止进献御用之物,降低宫中的伙食标准。

      3、不断进取,与时俱进。吴大帝还是胸怀大志,敢于作为,勇于作为,有所作为的君主,请看下列事实。

      19岁,继父兄遗业,招延俊秀,聘求名士,安定局势。

      22岁,西伐黄祖,平定江夏;镇抚山越,讨不从命。

      27岁,斩杀黄祖;联合刘备,大破曹军于赤壁。

      38岁,智取荆州,俘杀关羽,形成三鼎立之势。

      41岁,大破蜀军于夷陵。

      45岁,遣朱应、康泰出使海南,到达南海十几个家和岛屿。

      48岁,称帝于武昌,号吴,定都建业。

      49岁,遣卫温,诸葛直率甲士万人,渡海开发夷洲(台湾)。

      51岁,为“勤求俊杰,将与戮力,共定海内”,于嘉禾元年、二年、三年三次遣将经略辽东。

      61岁,因“天下未定”,要求妃妾王子不得奢华富足。遣将聂友,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、儋耳,使海南岛重归东吴版图。

     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,孙权生都不忘统中,生都不忘拓展疆土,是战斗的生;是敢作敢为,大有作为的生;是胸怀大志的生;是不断进取,与时俱进的生。他的功绩远超曹操、刘备,是三英雄家。(作者:富春龙门古镇文化研究会孙奎郎)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