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孙氏文化

吴的开帝——孙权

日期:2021-07-01 14:32:51 访问量:950 类型:孙氏文化

    孙权(182-252年)中三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吴的开帝。字仲谋。吴郡富春县(今浙江富阳)人。

    孙权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,见过世面,而且他又很爱读书,历史、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,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。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,也很能容人。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,在父亲战死 后,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,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,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。孙策很高兴,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,总是对弟弟孙权说:“你看,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,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,辅佐你成就大业的。”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,孙策让他去做了个县的县长,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。

 

   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,孙策被刺杀致死,临终时对孙权说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”。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,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,对他说:“如果论率江东将士征杀疆场,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,你比不上我。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,合力稳定江东,哥哥我又不如你了。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,你自己好好努力吧。”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,年仅二十六岁,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。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,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,奠定了自己的霸业。

    208年,孙权起兵西进,收服甘宁,剿灭了黄祖。同年,汉丞相曹操南下,豫州牧刘备大败,曹操占了荆州后给孙权写信,直意要取下东吴。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,主战以黄盖为,主和以张昭为。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,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战。此时,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,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。周瑜及时返回,说明曹操的种种弊,说明战有望获胜。孙权果断决定,以周瑜为东吴统帅,出兵三江口,与曹操决战,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,以三万人大败八十三万兵力。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。赤壁之战后,孙权为联合刘备,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。后又从鲁肃之计,将荆州借给刘备。后刘备取西川成功,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,刘备不从。

    鲁肃邀请关羽单刀赴会后讨回了三郡。后孙权出战合淝,被魏大将张辽击败。217年,魏吴大战于濡须口,双方均不能获胜。濡须口之战后,孙权与曹操和睦,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,共伐关羽。

    219年,关羽攻打樊城,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。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,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。关羽被带到建业后,孙权将关羽杀害,并将头颅送给曹操。220年,曹丕取代汉室。孙权自立为吴王。221年,刘备称帝,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,名曰为关羽报仇,实为争夺荆州。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,迎战刘备。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。223年,刘备病逝,诸葛亮为了北伐,派邓芝过江讲和。孙权与蜀汉和睦,共伐曹魏。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。孙权命大将徐盛火攻大破曹丕。226年,曹丕重伤而病逝。不久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,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。

 

    《三演义》中,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人传为佳话。但是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孙权的。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,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区。孙权又任命步骘为交州(现在的广州带)刺史,步骘兵南下,将东吴的势力扩展到了交州带。后来曹操又南下和孙权在长江两岸激战,地点就在现在南京附近,当时的南京叫建业,是江东的都城。原来的都城在京口,即现在江苏省的镇江,后来孙权迁到了建业,并修筑了石头城。

    在和曹操激战的时候,孙权亲自乘船观测敌情。曹操手下大将以为是来挑战的,就想出击,曹操则认为是孙权来观察军情的,不准出击,只是增加了防备。孙权观察完了,命令回本部大营,还命人奏乐助威。曹操见孙权竟有如此过人的胆略,江东的战船井然有序,很是惊叹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!”次,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,曹操命令放箭阻止。孙权所乘大船的边因为满是羽箭,船开始倾斜,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,这样另边也很快射满了箭,船又平衡了,孙权这才下令回营。黄武八年(公元229年),趁魏明帝年轻(时年26岁)、吴与蜀汉关系较好的时机,孙权于武昌登基为帝,建号吴,改元黄龙,东吴王朝正式成立,旋即迁都建邺(今江苏南京市)。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时期的吴大帝孙权。252年,孙权病逝,终年71岁。谥号大帝,庙号太祖,在位24年。

    称帝后孙权曾大规模派人航海,加强对夷州(今台湾)的联系。根据可靠记载,到了三时代,台湾明确称为夷洲。三时的吴立于江南,域包有会稽及东南滨海地带,和海外的关系为密切,造船事业与海上交通的发达都超过了前代,所以孙吴政权对于海上经营颇为注意。据《三志?吴志)孙权传记载,黄龙二年(230年)春正月,孙权派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,率甲士万人,渡海去夷洲,并俘数千人而还。此役是大陆王朝开始经略台湾的件大事。又《三志?吴志)琮传记载,此役历时“经年”,士卒多染疾病,死者十有八九。由于上万甲士到达夷洲,而且停留将及年,自然增加了吴人对夷洲的知识。

    孙权为扩大势力,不仅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,还进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,积派人与徼外的扶南(今柬埔寨)、林邑(今越南南方)诸建立友好关系,以后,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,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。

    在开展军事、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,孙权注重发展生产、富强兵。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,大约在建安七八年个即开始推行屯田。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,设典农校尉、典农都尉、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,屯田兵且耕且战,屯田户只须种田,免除民役。屯田地区分布很广,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,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,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。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,且多用牛耕,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。

   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,他于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筑东兴堤,以遏巢湖水,又于赤乌十三年(公元250年)作堂邑涂塘(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),此外,还开凿了几条运河,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,又有灌溉作用。

   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,孙权多次宽赋息调,夺取荆州后,“尽除荆州民租税”,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,加强武备,崇尚节俭,黄武五年(公元226年),下令说:“军兴日久上民离农畔,父子夫妇只不能相恤,孤甚愍之人今北虏缩窜,方外无事,其下州郡,有以宽息。”其后,于黄龙三年(公元231年)正月下诏:“兵久不辍,民困于役,岁或不登。”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,并不要再征租赋,又于赤乌三年(公元240年)正月下令禁止“当农桑时,以役事扰民”以保证春耕正常进行。

   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,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些损失,付出了代价,正如其通夷洲、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样,但是,它对于历史的发展,仍然具有积的意义。

 

    先,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。在孙吴以前,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,先秦秦汉时期  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,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。但是,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,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,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,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。孙吴立江左后,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的政治中心,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,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,因此有了进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,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。具体来说这条航线是:从建康(今南京)沿长江东下,在长江口北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,傍黄海海岸北行,绕过山东半岛东的成山角,再进入登州大洋,即威海、烟台北部海域,再沿庙岛列岛北上,经大谢岛(即长岛)、乌湖岛、(即北城隍岛)等,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的都里镇。都里镇即马石津,亦即三时期的沓津(或称沓、沓渚),即今辽宁旅顺附近。沓津在三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。这条海道的开通,大大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,史称“吴虽在远,水道通利,举帆便至,无所隔限”(《魏志?公孙度传》注引《魏书》)。此后,历东晋南朝,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,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。出现了“乘舶泛海,使驿常通”(《南齐书?东夷高句丽传》)的情景。有了这条海道,东晋南朝时期,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,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建立了交往,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。

    二,孙权对辽东的经略,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。通过这种交往,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,双方又各以“方土所出”进行互市。孙权 “比年已来,复远遣船,越渡大海,多持货物,诳诱边民。边民无知,与之交关”。“浮舟百艘,沈滞津岸,贸迂有无”(《魏志?公孙度传》注引《魏略》)。双方还互赠产,辽东方面向孙权“献貂马”(《吴志?孙权传》)。

    孙权也以“金宝珍货,九锡备物,乘海授(公孙)渊”(同上)。高句丽也曾向孙权“贡貂皮千枚,鸡皮十具”,孙权则向高句丽“赐衣物珍宝”(《吴志?孙权传》注引《吴书》)。这种交往,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的意义。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,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。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意义的。后来,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。“先是,辽川无桑,及(慕容)廆通于晋,求种江南,平州之桑,悉由吴来”(《太平御览》卷955引《十六春秋》)。

   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,与其浮海求夷洲样,对于统多民族家的发展有着非常积的重大意义。


关键词: